祝子涵,女,中共党员,机器人工程2021级2班学生。现以专业总评第一的成绩推免至山东大学攻读硕士学位。大学前三学年综合学业成绩、综合测评成绩均为专业第一名,曾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学生,山东科技大学优秀学习标兵、优秀共青团员、一等学业奖学金等荣誉奖励10余项;积极参与科创竞赛,获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国家一等奖、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CON国家三等奖、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Master区域赛一等奖等科技创新奖励15项;积极参与文体活动,坚持学习国画6年,参与“五四”青年汇演、合唱比赛、心理剧大赛等大型活动10余项。
学业精进 求真务实 启航梦想
书山有路勤为径。大一时,祝子涵对自己还没有没有明确的目标规划,对大学生活的迷茫使她大一时的成绩排名仅为班级第九名,经过假期的深入思考后,她给自己规划了明确的目标,学习上勤奋刻苦,夯实基础。为了攻克一道数学难题,她会花费数小时查阅资料、反复推导,直至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;为了背诵一篇英语课文,她会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反复诵读,直至滚瓜烂熟。这种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,使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,成绩稳步提升。同时她也深知,仅仅依靠勤奋是不够的,还需要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。她善于总结归纳,将所学内容进行系统梳理,找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,构建起完整的知识框架,做到举一反三,融会贯通。同时,她还注重学习效率的提升。她为自己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,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,将预习、复习、作业、整理笔记等各项学习任务有条不紊地进行分配。在学习过程中,她能够保持高度的专注,避免外界干扰,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学习任务。
博观而约取,厚积而薄发。最终她47门课程取得90分以上的成绩,荣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学生、一等学业奖学金、优秀学习标兵等荣誉奖励10余次,最终以最终以学业、综测双第一的成绩推免至山东大学攻读硕士学位。
研探前沿 奋楫笃行 智启未来
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。在课程学习之余,祝子涵也注重专业知识的实践运用,积极参与学科竞赛,以赛代练,以赛促强,增强自身学科素养。
她在大一时作为梯队队员参加了RoboMaster全国机器人大赛,披星戴月,日夜兼程,使她第一次感受比赛的激情和科技的创造力,大二学年作为队员参加了ROBOCON全国机器人大赛,比赛场上,挥洒汗水,分秒必争,战至终章。参加全国性机器人赛事极大激发了她对科创竞赛的兴趣,在大三学年,她参加了山东省高校机器人创新大赛、山东省大学生智能技术应用设计大赛等,共获科创奖项10余项,其中国家一等奖、三等奖各1项,省级一等奖5项。热爱可抵岁月漫长,坚韧成就人生华章。正如她说“用百分百的兴趣投入在学习生活中,无论是科研过程中的艰辛挑战还是实践过程中的困难辛苦,都在全心全意的坚持中转化为梦想路上的靓丽风景。”
实践力行 奉献自我 力学笃行
学习之余,祝子涵曾代表SmartRobot社团参加学校演讲评比,荣获校级“十大明星社团”;担任学生会部长,组织科创活动超20余次,参与人次超千人;参加“十佳”志愿服务队“电赞”服务团,团队实践报告获校级二等奖;在学科讲座上与学弟学妹们分享学习、竞赛经验;担任团支书技能大赛、经典朗诵会等大型活动的礼仪,参与“五四”青年汇演;拍摄校园心理短剧,演绎青春的足迹;录制学院公众号电靓自声,弘扬张海迪坚韧不屈精神。
与此同时她也注重自身的全面发展,兴趣广泛,自幼学习书法国画六年,攀岩登山,舞蹈烘焙,感受生活的乐趣;常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,做世界的阅读者。她坚信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,还有诗和远方。怀揣着炽热的梦想,奔赴山海,去邂逅那些不期而遇的美好。
继往开来 以梦为马 不负韶华
不忘初心,矢志报国。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强调:“希望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,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,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,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,把对祖国血浓于水、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、融汇在事业追求中。”回望大学三年,她深刻牢记惟真求新的科大校训,不忘科技报国的责任担当。经历过风雨,也遇见了彩虹。
她了解到芯片作为现代科技的“心脏”,是中美争锋的主战场。芯片制造一个重要过程是晶圆加工。在受邀至山东大学研学时,她制作了一款自移动压电致动器,作为高速、高精度定位载体,可以进行晶圆表面缺陷检测,通过高速移动、行高精度定位,快速检测出表面的污染物、缺陷、划痕,服务于半导体芯片制造。
打青春里走一趟,岁月的风已穿堂。大学时光的一笔浓墨重彩已经郑重落下,声势浩大的未来却刚刚启航,用智慧和汗水作画笔,勾勒出梦想的轮廓,描绘出生活的缤纷色彩,每一个明天都比今天更加精彩。胸间从未落下的理想,心口点点升起的希望;极目远眺的清晨,暮色中狂奔的晚上,光和跳动的心脏。追风赶月莫停留,平芜尽处是春山。最后她想对大家说:未来的道路,请保持热爱,奔赴山海,花会沿路盛开,你以后的路也是。